家风的积淀与传承,关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5月8日下午,北京西城区教育工会以“黼国黻家,栉风沐雨”为主题,举办了“劳模话家风”沙龙。来自该区教育系统的10名各级劳动模范齐聚一堂,畅谈怎么样传承、传播好家风。本期大伙谈,大家选编几位劳模的精彩看法,以飨读者。——编者
耳濡目染自有传承
王俊成
“塑身云筑网治国平天下”,中华民族自古即以家国情怀为重。家风的传承,更多地靠耳濡目染。
爸爸妈妈养育了大家六个孩子,含辛茹苦、忍辱负重,却从不随便抱怨。爸爸曾在农村打深井,到今天仍了解地记得,每次他洗脚,脚都肿胀着。妈妈是一个心里总关心着其他人的人。有一次,忙碌一天回来,跟她说着话竟睡着了。醒来后她说,“你这么累,可不可以让学校的老师们也如此啊。”他们用一言一行影响家庭,教会我做人应该勤勤恳恳,为别人着想。
现代人都了解,健康与事业是“1”和“0”的关系。工作重压太大时,也难免感性化、情绪化。但每当感觉很难支撑下去,一想想爸爸妈妈,心里就会平静下来。跟他们相比,自己已经幸福太多,没理由不扛起责任、坚持下去。无形的家风,或许正是推进自我不断修为的手臂。
家风是第一粒扣子
李明新
家风是一种家庭文化,既能从小影响一个人,也能影响一代又一代人。这其中,父母的角色至关要紧。
现实日常,一些人自私、不守法,甚至滥用家庭暴力,素质亟待提高。有些孩子上小学后,在小学一年级便暴露出不少问题。这类问题,正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到位、家风不正引起的。作为教育工作者,应力所能及地为父母群体注入正能量。比如,可以切实加大从婴幼儿园到小学、中学的父母学校建设,促进父母真切认识到,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、影响孩子成长的第一重点人。
假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“国风”,家风则是践行价值观的第一粒扣子。讨论家风,不止是怀念过往,更当憧憬将来。相信伴随父母素质的提高,家风建设必能结出更多硕果,核心价值观也肯定能真的落细落小、落地生根。
让经典与家风同行
王永红
作为一线教师,天天都跟孩子交际。他们身上折射出的不同家庭教育,让人考虑。
我曾在自己所带的班级拓展过一次家风小调查,主题是:你们家有家风吗?它是什么?结果,28个孩子回答有家风,12个孩子表示没或不知何为家风。当眼前逐一浮现这12个孩子的面孔,我回想,他们在行为习惯、与人交往上,多少都存在问题。
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家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要紧。于是,我尝试打造班级父母和老师的微信群,拓展“晒晒我的念书单”活动,促进父母参与进去,给孩子拟定书单,与孩子一块完成“自主阅读表”。不学诗,无以言;不学礼,无以立。通过一同阅读经典,让父母去告诉孩子,什么是真的美好的品质。以经典阅读促进家风建设,比单纯的说教更能润物无声。
千万不要当“问题爸爸妈妈”
尉小珑
推荐一个真实故事。一位母亲演绎“孔融让梨”,递去一个苹果,孩子却毫不犹豫咬下一口,令她心里一凉。当孩子拿起另一个苹果又咬一口,她生气挥了一巴掌。没想到,孩子一句话让她的心融化了:“我想助你尝一尝什么更甜。”
罗曼·罗兰曾说,“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。它一面成长,一面采集沿途的繁花茂叶。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,沿途摄入所闻所见。”家风,体现着一个家庭的风气、风格、风尚。“问题孩子”背后,总是都有“问题爸爸妈妈”。
“家”这个字内涵丰富,有大有小。你和爱人、孩子是一个家,和爸爸妈妈、兄弟姐妹是一个家;一个学校是一个家,一个微信群也可以是一个家。家风、校风、社风,互相融通、互相影响。让每个小家都成为温馨港湾、厚德之所,“国泰民安”这四个字才会更有分量。